首页

吃脚调教免费观看

时间:2025-05-27 15:42:26 作者:河北省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李建立被“双开” 浏览量:40277

  一种俗称“丧尸烟弹”的新型毒品近期在台湾泛滥。这种毒品常“寄生”在电子烟中,吸食后会出现精神恍惚、无法控制行动、恶心呕吐、异常颤抖等行为,形同“丧尸”,过量吸食甚至有死亡风险。

  新型毒品迅速蔓延,军人警察也“中招”

  “丧尸烟弹”学名依托咪酯,是一种用于手术麻醉的管制药物。因台湾非法添加依托咪酯的电子烟滥用问题日益严重,11月14日,台湾毒品审议委员会将依托咪酯升级为“二级毒品”。

“丧尸烟弹”依托咪酯。图源:联合新闻网

  统计显示,台湾去年通报与该毒品有关的案件为22件,今年1至9月已通报1281件,增加了50多倍。

  据中时新闻网消息,台湾陆军一名曹姓士兵日前回营区时被查获携带50颗“丧尸烟弹”,调查后发现他竟准备出售给军中同袍“一同享用”。此外,嘉义市一名陈姓警察也因涉嫌吸食该毒品被捕,报道称其“短期体重骤减、精神萎靡、脸部疑有使用毒品所致痘疮”。

  岛内多起重大危害治安案件里也出现依托咪酯的踪影,以毒驾最甚。新北市一男子吸食该毒品后高速逆行,撞死警察;随后又有分局警察因盘查依托咪酯使用者而遭毒驾者撞击身亡;新竹市一男子因吸食依托咪酯后毒驾,酿成1死6伤的悲剧。

今年7月,新北市依托咪酯毒驾车祸现场 图源:联合新闻网

  毒品在岛内多易得?视频手把手教种大麻

  毒品问题在台愈演愈烈,大麻也是其中之一。从台湾收案保管的大麻重量看,去年大麻入库1113公斤,今年1至9月大麻入库2608公斤,不到一年,大麻入库总重量已达去年2.3倍。目前大麻已超越安非他命(俗称“冰毒”),成为台湾第二大类毒品,吸食人群以年轻族群居多,而第一名毒品仍是K他命(学名:氯胺酮,俗称“K粉”)。

  台媒报道,只要网上搜索“种植大麻”,竟会出现详细的“新手教学”,包括如何挑选种子,控制光线、湿度等,还同步附上购买器具链接。甚至苗栗县一名初中肄业的蓝姓男子,通过“上网课”学会了移植分株、水耕法及土耕法等种植方式,家里俨然成了大麻“开心农场”,专业程度令人难以想象。

新竹一男子在家种植大麻。图源:《联合报》

  吊诡的是,台湾“高检署”统计发现,2023年查获大麻比起过去两年增长超10倍,但检方侦结大麻案使用人数反而减少,可见统计数据中未被纳入统计的“黑数”相当多。台湾缉毒专员指出,由于吸食大麻者中不乏艺人、网红或“政二代”等“中高阶层”,缉查存在相当难度。

今年10月,新竹市破获台湾史上最大大麻制毒工厂,价值20亿元新台币。图源:中时新闻网

  有关部门当“鸵鸟”,“嗑药”少年越来越多

  根据台当局“健康署”调查,合成大麻素与依托咪酯等毒品载体——电子烟的使用者低龄化程度加剧。台当局教育部门负责人郑英耀表示,“比率确实偏高”。他又说,查电子烟对学校而言“有挑战、有困难”,因其造型不易辨别,希望家庭、社区、志愿者与学校共同合作。

  台湾“董氏基金会”烟害防制中心主任林清丽指出,教育部门的答复“宛如两手一摊”,把问题丢回给老师、家长,却不进行源头管理,难怪电子烟能大肆通过社交网络贩售。

  台教育部门统计学生药物滥用情况显示,“三级毒品”如K他命、FM2(学名:氟硝西泮)的滥用事件最多,与去年同期相比使用人数增加10.1%。甚至有岛内大学生称,系里半数学生都曾吸食大麻。

  《联合报》“新闻眼”栏目评论,台教育部门以发送识毒倡导品的提升率当成反毒成效沾沾自喜,所谓“不让毒品及非法药物危害校园”恐怕只是空话,其“不听、不说、不看”的鸵鸟心态,实在令人忧心。

  作者:木杉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编辑:陈海峰】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电影票房破45亿!2024年暑期档持续升温中

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胃肠炎常见的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以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制作 王小婷)

福特斯克金属集团执行董事长安德鲁·福瑞斯特:人工智能问题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

刚刚我们通过演播室增强现实技术带大家简单了解了鹊桥二号后续的飞行路线。那么站在月球看地球、看鹊桥二号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接下来我们通过AI生成技术,换一个视角,再来看看这场奔月之旅。走,一起到月亮之上去迎接鹊桥二号。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守正,是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守正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而是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时下,不少古镇面临保护与开发的双重压力。一方面,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其作为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合理开发。因此,在古镇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需突出彰显文化特色,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元素和新兴文化主体。

(经济观察)5.3%背后中国经济新意足

“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总书记以深沉的文化情怀守护母亲河,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看得见、摸得着、能回忆、能讲述的中华文明。

Vlog再上新!神十八乘组太空之旅进入尾声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萌]在3月21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最近国际媒体出现了一些批评中国经济的论调,包括对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能力表示怀疑,认为中国经济陷入了困境。2023年增长乏力,2024年将会更加糟糕。与此同时有更多积极正面的声音认为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证明其经济治理是有效的。请问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